#北馬其頓首都  # 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   #史高比耶  #斯科普里  #skopje  #新古典主義  #雕像之城
北馬其頓首都01.jpg

北馬其頓共和國
地域:東南歐。巴爾幹半島11個國家之一
首都:史高比耶(斯科普里,skopje)
獨立日:1991年9月8日,當時國號為馬其頓共和國
國名變更日:2019年2月12日,變更為北馬其頓共和國
與台灣建交:1999-2001年,台灣金援1億5000萬美金
面積:2萬5713平方公里
人口:約210萬人
官方語言:馬其頓語
人均GDP:5888美元(2020年)
鄰國:保加利亞、塞爾維亞、阿爾巴尼亞、希臘,為內陸國
貨幣:使用貨幣為Macedonia Dinars(MDK),1歐元約61 MDK,當地歐元可通用
簽證:觀光免簽證

北馬其頓首都02.png

北馬其頓的首都史高比耶(Skopje,也譯為:斯科普里),每位初來乍到的人對它的第一印象,應該都是(是一定是)無所不在的雕像。舉凡主要大道、廣場、噴泉、橋樑上、甚至是河裡,都可以看到一座座讓人摸不著頭緒的青銅雕像。當地甚至還留傳著一個笑話,「史高比耶有多少雕像我不知道,但我知道應該比人還多。」

為什麼有這麼多雕像?原因是前政府在2010年開始、提出「Skopje 2014」計劃,要在2014年逐步建造完成一座座雕像、以及有著一身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大型建築、噴泉、橋樑,官方理由是它們能讓當地居民激發出與西歐等國家一樣的「自豪感」,於是一座座不知是誰的雕像在市中心,特別是在發達河(Vardar River)河畔、該國最大的馬其頓廣場(Macedonia Square)周邊,如雨後春筍般的紛紛冒出。而這個計劃所花的錢,則是來自各國早些年的政治金援,其中也包含了與台灣建交時、台灣金援的1億5000萬美元。所以,這些雕像很多都是你、我的納稅錢所建造的?!?

北馬其頓首都03.JPG
▲ 首都史高比耶的雕像無所不在,這座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菲利普二世(Phili II)。

北馬其頓首都04.JPG
▲ 這座噴泉應該想表達:媽媽真偉大?

北馬其頓首都05.JPG

北馬其頓首都06.JPG
▲ 這應該是當地非常有名的宗教界人士。

馬其頓廣場(該國雖然在2019年更改國名為北馬其頓,但先前延用的建築、廣場、路名等不變),它位處首都圈最熱鬧的Carsija區,鄰近橫跨發達河(Vardar River)、建於15世紀的老石橋(Stone Bridge),這座石橋長達200公尺、底部有著12座圓孔,是我覺得廣場一帶最具觀光價值的老建築之一,老石橋串連了徒步可達的新、舊兩大城區,是當地非常重要的行人路橋。(相關報導:【北馬其頓。史高比耶。舊城區】12世紀至今的舊巴扎。看盡當地生活百態

站在橋上,除了可遠眺市郊山頂、建於2000年的千禧十字架 ,它高達66公尺(217英尺),是世上最高的十字架之一。目光所及的河岸,還有一幢幢新古典主義風格的「新」建築;比如有著地標性地位的考古學博物館、馬其頓抗爭博物館、國會大廈、馬其頓國家劇院等,以及直達考古學博物館入口、橋上滿是雕像的文明橋。文明橋再過去是藝術橋,不意外,同樣也是滿滿雕像的橋樑。晚上的發達河河岸建築、橋樑、噴泉打上投影燈光,展現與白天完全不同的氛圍。

北馬其頓首都08.jpg
▲ 橫跨發達河、建於15世紀的老石橋,串連了徒步可達的新、舊兩大城區。

北馬其頓首都09.JPG
▲ 老石橋的底部有著12座圓孔、長達200公尺,橋上風光無限,放眼可見史高比耶的地標建築。

北馬其頓首都07.jpg
▲ 走過老石橋,便是北馬其頓最大的馬其頓廣場。山頂上可見到高達66公尺的千禧十字架 。

IMG_6762-1_調整大小 .jpg
▲ 橋上可遠眺市郊山頂的千禧十字架 ,它高達66公尺,是世上最高的十字架之一。

北馬其頓首都11.JPG
▲ 細看發達河,連河裡都有雕像。它也是我覺得市中心最有趣的一座雕像。

北馬其頓首都14.JPG
▲ 老石橋上遠眺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考古學博物館,通往入口的文明橋,橋上滿滿都是雕像。

北馬其頓首都13.JPG

北馬其頓首都27.jpg
▲ 建於15世紀的老石橋,後方打上橘色燈光是建於6世紀拜占庭帝國時期的卡列城堡(Kale Fortress)。

北馬其頓首都32.JPG
▲ 晚上打上投射燈的考古學博物館,以及文明橋。

北馬其頓首都33.jpg

北馬其頓首都31.JPG
▲ 同樣也是站滿雕像的藝術橋,這白色的橋樑底下的燈光會不斷改變顏色。

北馬其頓首都30.JPG

馬其頓廣場所在的位置跟巴黎凱旋門一樣,都是以廣場為中心、周邊街道呈放射狀規劃,事實上,這裡還真有一座凱旋門,只不過不在廣場上,而是在一旁放射狀的某條道路上(11th October St.),由廣場步行不到約5分鐘就可以到達。這座高度約21公尺的凱旋門(巴黎凱旋門高度為49.54公尺),是為了慶祝馬其頓獨立20周年所建,於2012年完工。

廣場的中心點立有一座高聳的「馬上的戰士」(Warrior on a Horse)噴泉雕像,底部有8名武士、4隻雄獅銅雕簇擁。其實這座馬上的戰士是以亞歷山大大帝為原型所打造,廣場早期的名字也稱為亞歷山大廣場,但之後因為國名與亞歷山大大帝後裔等問題與鄰國希臘紛爭不斷(這段歷史很龐雜,有興趣可自行谷哥了),才改名為馬上的戰士、馬其頓廣場,甚至2019年連國名也一併更改了。

北馬其頓首都12.jpg
▲ 佔地偌大的馬其頓廣場,四周的建築要不很老舊,再不就是新蓋好的新古典風格建築,給人滿滿衝突感。

北馬其頓首都15.JPG

北馬其頓首都16.JPG
▲ 馬其頓廣場中心點的「馬上的戰士」噴泉雕像,無時無刻都有噴泉水舞。

北馬其頓首都17.JPG

北馬其頓首都18.jpg

北馬其頓首都28.JPG

北馬其頓首都35.jpg
▲ 與「馬上的戰士」噴泉雕像遙遙相對的馬其頓凱旋門,是為了慶祝馬其頓獨立20周年所建。

前面有提到馬其頓廣場四周為放射狀道路規劃,其中有一條路,名為馬其頓街(Macedonia St.),它是一條行人專用街道,露天咖啡館、名牌服飾店錯落,除了是當地年輕人逛街喝咖啡的首選地之一,在街道的一側還有一棟造型帶著現代感的建築,非常引人目光,它是德蕾莎修女(Mother Teresa,1910-1997)紀念館。

德蕾莎修女(Mother Teresa)出生在馬其頓,是阿爾巴尼亞族裔,之後加入了印度國籍,於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。她的出生地不是在這座紀念館現址,而是在馬其頓廣場邊的一幢小屋(已被拆除),但因為廣場整體規劃無法原地打造紀念館而移至現址,但廣場上的出生地,立有一塊黑色大理石以茲紀念。

北馬其頓首都19.jpg
▲ 悠閒感十足的馬其頓街(Macedonia St.),露天咖啡館、名牌服飾店錯落。

北馬其頓首都20.jpg
▲ 當然還是少不了雕像。

北馬其頓首都21.JPG
▲ 德蕾莎修女(Mother Teresa,1910-1997)紀念館。

北馬其頓首都22.JPG
▲ 紀念館外立有一座德蕾莎修女的雕像,這是我覺得史高比耶最有意義的雕像。

北馬其頓首都23.JPG
▲ 與一般歐洲城市幾乎無異的馬其頓街(Macedonia St.)。

北馬其頓首都24.jpg
▲ 北馬其頓的美女多,你們覺得呢!

北馬其頓首都25.JPG

北馬其頓首都26.JPG

相關報導:
【北馬其頓。史高比耶2。舊城區】12世紀至今的舊巴扎。看盡當地生活百態

arrow
arrow

    齊哥的食旅探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