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以色列耶路撒冷景點  #世界文化遺產  #西牆  #哭牆  #Wailing Wall #橄欖山  #客西馬尼園  #聖墓教堂
01.jpg

耶路撒冷舊城區小檔案
面積:0.9平方公里
城牆:西元前10世紀、以色列聯合王國的第2任國王大衛王,就已經存在。現所見為16世紀鄂圖曼土耳其所建,總周長4.5公里、高15公尺
城門:共8個。雅法門、錫安門、糞廠門、獅子門、希律門、大馬士革門、新門,以及封起的金門
宗教:猶太教、基督教、伊斯蘭教3大宗教的神聖之城
世界遺產:1980年由約旦提出申請,1981年被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,但不隸屬任何國家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城牆,圈起了新舊、裡外兩個世界。牆外,繁華現代;牆內,宗教氛圍濃厚,一派古韻盎然。198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耶路撒冷(Jerusalem)舊城區,這處被15公尺高的圍牆圈起、不到1平方公里的範圍,卻是猶太教、基督教、伊斯蘭教3大宗教「共同」的神聖之城,城牆內,信徒各有所求地為自己的信仰奔走、並獻上一片誠心敬意;而城牆外,亦然。

進入舊城區之前,我們的車子先沿著城牆外的蜿蜒山徑,一路前進橄欖山(Mount of Olives)。窗外流動的畫面中,引人矚目的不是什麼迷人風景,而是成片、滿山的猶太墓地。就像印度教徒期望最後歸屬是瓦拉那西(Varanasi)的恆河,耶路撒冷的橄欖山,則是猶太人最嚮往的葬身之地。

橄欖山是耶穌在死前1周進入耶路撒冷的初始地點;山腳下的客西馬尼園(Garden of Gethsemane),則是耶穌被猶大出賣後度過最後一夜、最後一次禱告的地方;《撒迦利亞書》還提到:橄欖山是彌賽亞降臨、展開末日審判時的踏足之地,這些都讓猶太人深信,「死後葬於橄欖山,就能第一時間接受審判。」

02.JPG
▲ 橄欖山周邊,山上、山下,放眼所及幾乎都是密密麻麻的猶太人墓地。

03.JPG
▲ 猶太人深信,「死後葬於橄欖山,就能第一時間接受彌賽亞審判。」

11.JPG
▲ 客西馬尼園,原址已蓋起了這座萬國教堂。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前一夜,和門徒在最後晚餐之後,前往這裡做最後的禱告;這裡也是耶穌被門徒猶大出賣的地方。

12.JPG
▲ 客西馬尼園種有非常多的橄欖樹,部分樹齡超過1000年,現存最老的樹為11世紀由十字軍所種。

13.jpg
▲ 目前所見的萬國教堂,建於1924年,由12個國家奉獻建造,屋頂的12個拱形穹頂,代表這12個國家。

14.JPG
▲ 教堂最裡處的聖壇,正中央以馬賽克拼出耶穌依靠著石塊做最後的禱告。

15.jpg
▲ 聖壇前的這塊巨石,據說就是耶穌依靠做最後禱告的石頭。

16.JPG

橄欖山,對猶太人而言,無比神聖;但對觀光客如我,來訪的目的還為了山上的觀景台,因為這裡能一目覽盡被高聳城牆圈住、佔地0.9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舊城區。放眼望去,壯觀的景物中最顯眼的,莫過於又稱金頂寺的聖石圓頂清真寺(Dome of the Rock)。

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金頂寺、以及一旁阿克薩(al-Aqsa)清真寺,矗立的地方即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區域,始建於西元前967年、西元70年被羅馬帝國摧毀的聖殿山(Temple Mount)。在昔日的猶太聖殿遺址建造伊斯蘭清真寺?!?也因此,時至今日,猶太人、穆斯林,衝突不斷。

只不過,再多的衝突、紛爭,也改變不了各自認定的事實,那就是舊城區是猶太人的聖殿山所在,也是基督教中耶穌受難的地方;而伊斯蘭教徒也深信,先知穆罕默德就是在這裡接受天啟,3大宗教最重要的一段歷史,都發生在被城牆圍起的耶路撒冷舊城區,也都視為它為聖地。

04.JPG
▲ 橄欖山觀景台,趨近除了可眺舊城區全景,也滿是猶太人墓地。

08.JPG
▲ 觀景台分為上下兩處,下方處觀光客佇足的那個平台,也滿是墓地。

05.JPG
▲ 放眼耶路撒冷舊城區,最顯眼的建築莫過於又稱金頂寺的聖石圓頂清真寺。

51.jpg
▲ 伊斯蘭金頂寺坐落的地方,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區域,始建於西元前967年、西元70年被羅馬帝國摧毀的聖殿山。

06.jpg
▲ 周長4.5公里、高達15公尺的城牆,包圍起耶路撒冷舊城區。

09.JPG
▲ 舊城區的圍牆有8處城門,圖中這座為金門(Golden Gate),當彌賽亞降臨橄欖山時才會重開,而祂會從金門進入聖殿山,進行末世審判。

10.JPG

耶路撒冷舊城區的城牆,早在西元前10世紀、以色列聯合王國的第2任國王大衛王,就已經存在,現在所見的規模為16世紀鄂圖曼土耳其所建,總周長約4.5公里、高15公尺。平民出入得靠7處城門,另有一處為封起的金門(Golden Gate),當彌賽亞降臨橄欖山時才會重開,而祂會從金門進入聖殿山,進行末世審判。

我由雅法門(Jaffa gate)進入舊城區,這個城門是觀光客最常進出的門,門外就是餐廳、咖啡館錯落的新穎購物中心;巴士站在這裡,叫計程車也方便,而城門一進去的右手邊就是著名的「景點」,中世紀城堡大衛塔(Tower of David),晚上可看聲光秀的地方。

進入雅法門,一路走過錯綜複雜、高低起伏、而且有點幽暗的石板路巷弄,在排隊接受過嚴格的安檢後,來到了舊城區裡我最想探訪、也稱為哭牆(Wailing Wall)的西牆(Western Wall)。

17.JPG
▲ 8處城門中的雅法門(Jaffa gate),是一般觀光客最常進出的城門。圖右尖塔即為大衛塔。

18.JPG
▲ 可隨意進出,沒有安檢的雅法門。

19.JPG
▲ 耶路撒冷舊城區分為4大區,進入雅法門之後是亞美尼亞區。這條路「直線距離」一直往前走,就是西牆。

20.jpg
▲ 舊城區裡,可見到各種身著傳統服飾的信徒。身著白襯衫、黑長西裝、頭戴黑呢絨帽的哈西迪猶太教(Hasidic)男性,教義甚嚴,不能剃除鬢髮。

21.jpg
▲ 耶路撒冷的立陶宛猶太人(Lithuanian Jews),通常在婚後會戴上圓桶形黑色天鵝絨帽Shtreimel ,但在某些社區,男孩也會在成年禮之後佩戴。

22.JPG
▲ 戴上小圓帽(Kippa)的男性猶太教徒,在城內處處可見。

23.JPG
▲ 由雅法門前往西牆,一路得走過像是這樣的小巷弄。

24.JPG
▲ 老滋老味的舊城區,石板路被3大宗教信徒及蜂擁的觀光客,踩得無比光亮。

25.jpg

26.JPG
▲ 經過嚴密的安檢,走出這道圓拱門,就是西牆了。

羅馬帝國在西元70年摧毀猶太人最神聖區域,聖殿山(Temple Mount),西牆是「刻意保留」的一道殘壁,作為對猶太人的警告、污辱,如今這道長57公尺、高19公尺、由巨石所堆疊出的厚實牆身,成了猶太教信仰中最神聖的地點,西元4世紀開始,便已有猶太人來此祈禱的文獻紀錄。

西牆分為男、女兩大區;男士要進入得戴上猶太教的小圓帽(Kippa),觀光客可在入口免費借用。在圍欄圈起的範圍裡,一切祥和肅穆,甚至還帶著淡淡的哀戚,教徒們或是手持經書坐在角落唸經,或是雙手趴著牆、頭部靠著牆、掩面倚著牆...,在此禱告、喃喃傾訴、輕吻牆面,期間平靜、啜泣、痛哭,不拘形式地表達著內心的苦悶,離去時還不忘將心願寫在小紙片上,並塞進牆壁的縫隙裡。

在這裡我也看到有人,手臂、額頭上纏繞著綁有黑色盒子的皮繩,而且皮繩纏得非常緊,這是猶太人最正統的一種禱告,而盒子是護經匣(tefillin),裡面有著希伯來經文的羊卷。

27.JPG
▲ 長57公尺、高19公尺、由巨石所堆疊出的西牆,西元4世紀便已有猶太人來此祈禱的文獻紀錄。

28.JPG
▲ 男、女有別的西牆,有家人帶著的學齡前小孩,不在此限。

29.JPG

30.jpg

31.jpg
▲ 猶太人最正統的禱告,為手臂、額頭上纏繞著綁有黑色盒子的皮繩,盒子為護經匣(tefillin),裡面有著希伯來經文的羊卷。

32.jpg

33.jpg
▲ 皮繩纏得非常緊,感覺應該很不舒服,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種修行。

34.JPG

35.jpg
▲ 禱告者不時親吻牆面,表達對西牆的崇敬。

36.JPG

37.jpg
▲ 掩面倚牆、喃喃傾訴,每個人若有所思地面對西牆訴說心裡的話。

52.jpg

哭牆之外,舊城區裡還有一條約600公尺長的苦路(Via Dolorosa)。18世紀,耶穌信徒將祂由獅子門(Lion Gate)進入舊城區,揹著十字架走到現在的聖墓教堂(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)所在地,所受的苦,分為14個站。這部份,我留到下一篇介紹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齊哥的食旅探go 的頭像
    齊哥的食旅探go

    齊哥的食旅探go

    齊哥的食旅探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