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以色列耶路撒冷景點  #世界文化遺產  #苦路14站  # Via Dolorosa  #聖墓教堂  #最後的晚餐

57.jpg

苦路14站 Via Dolorosa
起迄點:獅子門(Lion Gate)至聖墓教堂(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)這段路
長度:約600公尺
14站:1、被判死刑處。2、背上十字架。3、第一次跌倒。4、途中遇母親。5、西肋乃人西滿幫耶穌背十字架。
           6、韋洛尼加給耶穌擦臉。7、第二次跌倒。8、耶穌安慰耶路撒冷的婦女。9、第三次跌倒。10、耶穌被剝去外衣。
          11、被釘上十字架。12、耶穌死在十字架上。13、死後膏抹處。14、安葬之處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螢幕截圖 2023-03-27 17.03.38.png

耶路撒冷(Jerusalem)舊城區,這處被15公尺高的圍牆圈起、不到1平方公里的區域,是猶太教、基督教、伊斯蘭教3大宗教「共同」的聖城;對於基督教徒來說,舊城區是耶穌「最後的晚餐」、「最後的禱告」,以及背上十字架、釘上十字架受難的地方。

舊城區裡有一條耶穌「苦路」(Via Dolorosa)。耶穌被宣判罪行後,在馬可樓與12門徒吃完最後的晚餐,並在客西馬尼園,做完最後的禱告、度過最後一夜後,隔天祂由獅子門(Lion Gate)進入舊城區,背著十字架走到現在的聖墓教堂(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)所在地,之後被釘上十字架死去。

苦路,指的就是獅子門到聖墓教堂這段約600公尺的石板路。18世紀時,耶穌信徒將祂在這條路上所受的苦難,分為14個站;包含判決死刑之處、背起十字架、途中遇見母親、3次跌倒的地方、釘上十字架、死後膏抹處、及安葬之處等。

51.JPG
▲ 苦路的第1~9站,都有圖中這個黑色的鑄鐵圓盤標示。這是苦路第3站,耶穌背著十字架第一次跌倒的地方。

38.jpg
▲ 苦路第5站,西肋乃人西滿幫助耶穌背起十字架的地方。

40.jpg
▲ 苦路這600公尺長的路,就是單純的石板道商店街,很生活化。沒看到圓盤的話,不容易聯想到這裡是耶穌苦路。

52.JPG
▲ 苦路的其中一段。

54.JPG
▲ 苦路的其中一段。左側塔樓處為天主教會Church of the Condemnation。

56.jpg
▲ 苦路的其中一段。上方圓拱橋為荊冕堂Ecce Homo-basiliek,這裡是耶穌披上荊棘之處。

苦路14站,前9站設有黑色鑄鐵圓盤標示第幾站,有些地點位在人來人往的市街上,有些則改為學校、教堂、修道院,有些可入內、有些則不得參觀。

始建於西元335年君士坦丁大帝的聖墓教堂(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),苦路的第10至第14站都在這裡,也就是耶穌被剝去外衣、被釘上十字架、死在十字架上、安葬前的膏抹、以及聖墓所在的5處受難處,獨特的地位讓教堂無時無刻不滿是人潮。特別是第13、14站的膏抹石、以及聖墓,讓人看到基督教徒最虔誠以對的心。

聖墓教堂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
開放時間:4~9月05:00~20:00、10~3月05:00~19:00
門票:免門票
官網:churchoftheholysepulchre.net/

42.JPG
▲ 聖墓教堂位在狹小的巷弄中,與奧馬爾清真寺(圖左喚拜塔處)隔街相望。

41.JPG
▲ 聖墓教堂的入口。苦路的第10~14站,都在教堂裡、外。

53.JPG
▲ 入口右側有階梯的圓頂小教堂,法蘭克教堂(Chapel of the Franks),是苦路的第10站,耶穌被羅馬兵剝去外衣之處。

44.JPG
▲ 入口一進來就可見到苦路第13站,死後膏抹處,正中央的大石頭,是耶穌死後躺在上面膏抹的地方。

45.JPG
▲ 膏抹石上方的馬賽克壁畫,還原當時膏抹時的畫面。

46.JPG
▲ 膏抹石無時無刻不滿是虔誠教徒,跪地親吻石塊,或是拿著自己的衣服抹著石塊以示敬意、也為自己沾上一些榮光。

47.JPG

48.JPG
▲ 苦路最終站,耶穌的安葬之處。想進到房間裡瞻仰,得排上非常長的人龍。

49.JPG

50.jpg
▲ 聖墓教堂裡的耶穌安葬處大廳,規劃有許多像這樣的禱告室。

耶穌「最後的晚餐」,地點在舊城區「外」的錫安山(Mount Zion)馬可樓(Room of the Last Supper)。它跟大衛王墓(King David's Tomb),同在一幢12世紀十字軍重建的教堂裡。馬可樓沒有明顯的指標,但它坐落的地點在8處城門中的錫安門(Zion Gate)之外,基本上找得到錫安門,走出城門順行約2、3分鐘便可到達馬可樓。

爬上教堂的階梯上到2樓,偌大、有著圓拱、石柱的房間,牆面上留有一面奧圖曼時期的祈禱壁龕,除此之外整個房間空空如也,別懷疑這裡就是耶穌「最後的晚餐」的地方。

馬可樓 Room of the Last Suppe
開放時間:08:00~18:00,周五08:00~21:00
門票:免門票

IMG_2698_調整大小 .JPG
▲ 想到馬可樓,得先找到錫安門,走出城門順行約2、3分鐘便可到達。

58.jpg
▲ 走出錫安門,順行往前走會經過一段短短的狹小巷子,從巷子頭就可以看到馬可樓所在的中世紀教堂。

59.JPG
▲ 這幢中世紀教堂的2樓,就是馬可樓。入口在左側人很多的那裡。

IMG_2723_調整大小 .JPG
▲ 走過教堂的戶外階梯上到2樓,進入這個小門後就是馬可樓。

60.JPG
▲ 圖中遊客站立的地方就是耶穌「最後的晚餐」所在地。

61.JPG
▲ 中世紀教堂1樓的大廳堂。

來到耶路撒冷舊城區,除了拜訪宗教景點,其實不急著趕路的話,在舊城區裡穿街走巷也非常有樂趣。舊城區裡也處處是餐廳、咖啡館、手工藝品店,也有佔地頗大的室內市集,各種手工藝品、服飾等花樣繁多,滿足觀光客一切需求。不小心迷路了,只要問:雅法門方向怎麼走,「應該」就出得來了。

舊城區被劃分為猶太、穆斯林、基督教,以及亞美尼亞4大區域,有些街區熱鬧、有的安靜;有些區域老老舊舊的,有的則是重建、外觀與當地相融合的石頭屋,猶太區還有很多充滿文青、藝術風的畫廊、藝廊、小美術館;同樣在猶太區,還留有著羅馬、拜占庭時期的柱廊街。舊城區整體給我的感覺很像土耳其伊斯坦堡,融合歐亞,新與舊、傳統與現代等不同風情,拐個彎,感受到的可能就是不一樣的世界。

62.JPG
▲ 猶太區胡瓦會堂(Hurva Synagogue)附近,留有著羅馬、拜占庭時期的柱廊街。

63.JPG
▲ 這段是上圖延伸過來的柱廊街。

65.jpg
▲ 猶太區有著很多充滿文青、藝術風的畫廊、藝廊、小美術館,走逛起來很有歐洲古城的感覺。

66.jpg
▲ 靠近聖墓教堂的Muristan Market。

67.JPG
▲ 也在聖墓教堂附近的Old City Bazaar。

68.JPG
▲ Old City Bazaar。

69.jpg
▲ 這應該是穆斯林區,但是哪不重要,要說的是傍晚的舊城區很有fu。

70.jpg

晚上的舊城區,昏黃的街燈照亮被踩得光滑的石板路,此時人潮逐漸散去,晚上專程來舊城區的遊客,很多都是為了雅法門一旁的大衛塔(Tower of David)沉浸式聲光秀來的,我也不例外。

看秀前先了解一下,大衛塔跟以色列聯合王國的第2任國王大衛王,以及他建造的大衛城,有相關嗎?並沒有。

大衛塔位在大希律王(Herod)在西元前40年建造的希律王行宮(非希律堡)內。4世紀時,拜占庭來到耶路撒冷,誤以為這裡是大衛城,於是在地圖上錯標成「大衛城」;17世紀時,希律堡被鄂圖曼土耳其人改建為清真寺,並建了一座高聳的喚拜塔,19世紀的歐洲朝聖者看到喚拜塔,以訛傳訛下就稱它為大衛塔至今。

40分鐘的聲光秀,以希律堡遺址為布幕,投影上繽紛的光影、畫面,講述著大衛王以及耶路撒冷過往的歷史與事件,視覺效果磅礡,蠻值得一看的。

大衛塔 Tower of David
電話:+972-2-6265333
開放時間:09:00~16:00、周五09:00~14:00;聲光秀每天20:00、22:00兩場,約40分鐘
門票:全票40元以幣、學生30元以幣、3~18歲18元以幣
聲光秀門票:全票67元以幣、學生62元以幣、3~18歲57元以幣
白天+聲光秀套票:全票82元以幣、學生77元以幣、3~18歲72元以幣
官網:https://tod.org.il/en

71.JPG
▲ 雅法門外遠眺大衛塔。而大衛塔跟大衛王、大衛城一點關係也沒有,它是昔日的清真寺喚拜塔。

72.jpg

74.JPG
▲ 晚上點上燈光的大衛塔,很有歐洲古堡氛圍,這裡最早期的前身為西元前40年建造的希律王行宮。

75.JPG

76.JPG
▲ 走進聲光秀主會場的途中,可先看到這面投影牆,圖中的2人正你一手、我一手的下著棋。

77.JPG

78.jpg
▲ 大衛塔聲光秀的主會場,光影會投射至古蹟的牆面上。

79.jpg

80.jpg

81.jpg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齊哥的食旅探go 的頭像
    齊哥的食旅探go

    齊哥的食旅探go

    齊哥的食旅探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