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老七佳部落  #屏東春日鄉秘境  #排灣族石板部落  #石可見山  #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  #老七佳吊橋  #至今仍無電力的部落

老七佳01.JPG
▲排灣族的老七佳部落,藏身於屏東春日鄉石可見山山腰,有著40多幢保存完好的石板屋。

老七佳02.JPG
▲至今仍無電力的老七佳,石板屋裡夜以蠟燭、日有陽光自屋頂灑下,為屋內添了柔美的光源。

老七佳08.JPG
▲老七佳自1958年遷村之後,荒廢了43年,直到2001年,在有心的族人開始上山陸續整修後,才逐步重現昔日面貌。

台灣有好多位處深山林內、名不見經傳的原住民部落,排灣族的老七佳部落,藏身於屏東春日鄉石可見山山腰,是處石板屋聚落;之前無意間看到這個部落的介紹:40多幢保存完好的石板屋、至今仍無電力、居民以傳統的方式於此生活、延續文化…讓我看了滿是好奇心。要造訪這處排灣族聚落,得要提前申請入村,並由部落裡的人帶領、靠四輪驅動車接駁約3、40分鐘車程,經過一路的山路蜿蜒、拔山涉水,才能抵達這處山中桃花源。

出發前先了解一下屏東春日鄉的七佳村
七佳村依時間及距離市區的遠、近,分有老七佳、舊七佳,以及七佳部落(或稱七佳村、七佳社區)。早在300多年前甚至更久,排灣族先民就已在山上的老七佳蓋起石板屋,於此自給自足地生活了好一陣子;他們所住的石板屋,是以周邊溪床採撿的黑色石板層層堆疊所搭建,根據資料統計當時的老七佳最多約有75幢石板屋。

1958年,歷經國民政府強制遷村,搬離至力里溪畔的舊七佳。

1972年,再因莉泰颱風嚴重破壞當地水土等影響,再度遷村至春日鄉力里國小一帶的七佳村。

老七佳,位於排灣族聖山石可見山的山腰、海拔約500公尺的山中谷地。由山下的七佳村搭四驅車前往單程得要3、40分鐘,這趟我們是跟著春日鄉公所農觀課隨行前往。

老七佳07.JPG
▲屋頂上一片片順向堆疊、以石塊壓住的石板,雖然有縫隙,不過雨水會順勢流下,滴不進屋子裡。

老七佳03.JPG
▲早在300多年前甚至更久,排灣族先民就已在山上的老七佳蓋起石板屋,於此自給自足地生活。

老七佳11.JPG
▲老七佳排灣族先民以周邊溪床採撿的板岩、層層堆疊的石板屋,最多約有75幢,目前修復後保存了40多幢。群山簇擁下,展現遺世獨立的風情。

老七佳12.JPG
▲老七佳的石板屋有大有小,裝飾也各有不同,圖為頭目的家。下文會再介紹。

老七佳14.JPG

老七佳15.JPG
▲除了房屋以石板層層堆疊,前庭空地也以石板鋪設,整修之後有的房屋以原木規劃戶外桌椅,不但搭配得宜,也相當舒適。

搭四驅車前進老七佳,路程顛簸難行
四驅車由七佳村市區的屏132鄉道,沿著力行溪畔公路往山理開去,越往山裡、路況越不好,當車子過了舊七佳之後,道路分有河床便道,以及高繞的屏132鄉道兩條路線,兩線會於老七佳吊橋交會,但無論走那一條路線,路況都不好,非四驅車無法駕馭。我們這趟採高繞的屏132鄉道路線,道路狹小曲折而且非常殘破,沿線雖然山高谷深,景色優美,卻無心觀看,因為大伙一路戰戰兢兢,深怕一個不小心便跌入谷底深淵。

途中的老七佳吊橋,我們稍做停留。這座橫跨力行溪、有著大紅色橋身的吊橋,其實還頗大一座的,而且外觀相當新穎,後來才知道它先前因受風災影響毀壞、於2014年重新整修完工啟用。遠眺這座吊橋,群山簇擁下展現壯麗氣勢,大伙在這裡拍拍照,也緩和一下剛才沿途顛簸的刺激感。

就這樣一路上上下下、顛簸忐忑,終於抵達了老七佳。住在老七佳的愛珠姨,是我們這趟的導覽員,跟著她的指示、動作,一行人在部落的入口,依其傳統的入村習俗,先獻敬上一杯米酒,告知山神及守護當地的亡靈,謝謝及打擾了,才開啟老七佳的部落尋禮。

老七佳04.JPG
▲一路令人戰戰兢兢的山路,在途中的老七佳吊橋,讓人得以喘一口氣,稍事休息,也眺賞一下美麗風景。

老七佳05.JPG
▲橫跨力行溪、有著大紅色橋身的老七佳吊橋,早期因前受風災影響毀壞,2014年新橋重新整修後啟用。遠眺這座吊橋,群山簇擁下展現壯麗氣勢。

老七佳06.JPG
▲這趟老七佳探密,多虧了住在老七佳的導覽員愛珠姨的熱心介紹,讓我們對這處山中聚落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。

40幢石板屋,300多年前至今無電力
住在老七佳的導覽員愛珠姨向我們表示,老七佳1958年遷村之後,荒廢了43年,直到2001年,在有心的族人開始上山陸續整修後,才讓老七佳又逐步重現昔日面貌,如今約有40幢石板屋復修後被保存下來。由部落的入口處遠眺,便可放眼一幢幢依著地勢層層而建的石板屋,群山簇擁下,展現遺世獨立的風情,這畫面真的美極了。

新竹尖石鄉,有一處被稱為黑色部落的司馬庫斯,它的稱謂由來是因為早期這裡的交通不方便(真的非常遙遠)、電力化也來得晚(1979年起開始供電)。相較於黑色部落司馬庫斯,台灣還有一處交通同樣不便、而且它至今都還沒有電力的部落,那就是老七佳。由300多年前到現在,由70多戶人家到今天的個位數,電力始終沒有供應到這裡,而住在這裡的人、比如愛珠姨說,有電沒電對他們來說一點也沒差,早期的人不都這樣生活,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還不是活的好好的。

走進老七佳,部落的泥土路徑,幾乎都鋪上了石板,而一路上放眼盡是黑色板岩堆疊出的石板屋,牆身、屋頂都是一片片石板。愛珠姨說,這些黑色的板岩,早期全是族人由七佳溪採撿、切割後再扛上來的;屋頂上一片片順向堆疊的石板,雖然有縫隙,不過雨水滴不進屋子裡;而且它還有一個特色,通風,比如在屋子裡燒柴所產生的煙,可以輕易排出。

老七佳16.JPG
▲走進老七佳,部落的泥土路徑,幾乎都鋪上了石板,而一路上放眼盡是黑色板岩堆疊出的石板屋,牆身、屋頂都是一片片石板。

老七佳17.JPG
▲身著排灣族傳統服裝的導覽員愛珠姨,身上亮麗的顏色為黑色為主的部落,帶來一些鮮明色彩。

老七佳18.JPG
▲跟著導覽員愛珠姨的腳步穿街走巷,一路發現老七佳的特色風情。

老七佳25.JPG
▲老七佳。由300多年前到現在,由70多戶人家到今天的個位數,電力始終沒有供應到這裡。屋子裡的光源要不是自然光,要不就是蠟燭。

老七佳26.JPG
▲石板屋還有一個特色,通風,比如在屋子裡燒柴所產生的煙,可以輕易排出。

老七佳27.JPG

老七佳28.JPG
▲導覽員愛珠姨的家,可見到許多先民所留下來的動物頭顱。一般來說,獵人的家都會以此做為裝飾。

老七佳29.JPG

老七佳30.JPG
▲老七佳獵人的家,特色是不論屋裡屋外,都可見到吊掛著一排排各種動物的頭顱,如山羌、山豬等。

不同階段家戶裝飾各不同,部落裡驚見放敵人首級標石
導覽員愛珠姨說著,排灣族的石板屋,依其頭目、獵人、平民等不同階級,在房屋的裝飾上便可看出端倪。比如,頭目的家,房屋地基大,屋子的大門周邊會以整片完好碩大的石板為飾,大門、門楣、立柆、屋簷、窗戶還會綴以各種雕工精美的木雕,百步蛇、陶壺、獵殺敵人取其頭顱等豐功偉業,全都刻在這些木雕上;而最顯眼部分即房屋前廣場,會立有一塊高聳的標石,早期這裡就是擺放敵人首級的地方,以示族人。而獵人的家,特色是不論屋裡屋外,都可見到吊掛著一排排各種動物的頭顱,如山羌、山豬等。

老七佳09.JPG
▲老七佳頭目的家,由村子路口便可眺見,房屋地基大,屋子還綴以各種木雕,屋身還會以整片完好碩大的石板為飾。

老七佳10.JPG

老七佳13.JPG
▲頭目的家最顯眼部分即房屋前廣場,會立有一塊高聳的標石,早期這裡就是擺放敵人首級的地方,以示族人。目前擺放的是白色大石塊。

老七佳19.JPG
▲頭目的家大門、門楣、立柆、屋簷、窗戶等,會綴以各種雕工精美的木雕,百步蛇、陶壺、獵殺敵人取其頭顱等豐功偉業,全都刻在這些木雕上。

老七佳20.JPG

老七佳21.JPG
▲排灣族有許多傳說故事,其一是百步蛇羽化為熊鷹的故事,所以其羽毛才有百步蛇的三角斑紋。而3枝羽毛更是權勢象徵,只有頭目可以以此為飾。

老七佳22.JPG

老七佳23.JPG
▲在頭目的家,各種木雕工藝上,也可發現殺敵取其首級的畫面。

自給自足,部落裡享受豐盛午餐
在老七佳我們隨性走訪村子、逐一參觀石板屋,午餐就在愛珠姨家裡享用,柴燒的地瓜米飯,香鬆的地瓜、帶有些焦香的鍋巴,嘗來特別好吃;搭配的菜多半是自家種植的蔬菜,如當天我們吃到的炒扁豆、紅鳳菜;當然,部分肉品、調味料等還是得由山下的七佳村買上來,在山上吃著這餐熱騰騰的飯菜,豐盛又美味,美食搭配絕美文化風景,這頓飯讓人好難忘。排灣族的文化、原味、自給自足,在老七佳部落,讓人深刻感受到了。

老七佳31.JPG
▲ 老七佳之旅午餐在導覽員愛珠姨的家裡享用,一行人在戶外餐桌吃著熱騰騰的飯菜,豐盛、美味,美食佐美景這頓飯讓人好難忘。

老七佳32.JPG
▲ 當天我們吃的各種炒青菜,都是老七佳部落所種的,新鮮脆口,特別好吃。

老七佳33.JPG

老七佳34.JPG

老七佳35.JPG
▲柴燒的地瓜米飯,香鬆的地瓜、帶有些焦香的鍋巴,嘗來特別好吃。

arrow
arrow

    齊哥的食旅探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