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以色列隔離牆  # separation barriers  #柏林圍牆  #伯利恆  #Bethlehe  #聖誕教堂  #Church of the Nativity  #世界文化遺產
01.jpg

這趟以、約旅遊,直覺以為我只會去這2個國家,但其實,是3個,另一個國家是巴勒斯坦(Palestine)。

從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拉車到巴勒斯坦的伯利恆(Bethlehe),車程僅約9公里,這段路讓我看到好多矛盾,甚至有點憤慨;這段路我也才知道,以色列用以隔離、剝削巴勒斯坦的隔離牆(separation barriers),高達8、9公尺,更是綿延700多公里長,長度足足是柏林圍牆(155公里)的4.5倍;高度也是它的3倍多。

由以色列進入巴勒斯坦,感覺就像是進入「監獄」一樣。近年來,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,以及阿拉伯穆斯林的巴勒斯坦,兩國衝突不斷,以色列方面,以減少衝突為理由,自2002年開始,單方築起了這道700多公里長、牢不可破的隔離牆,分隔了以、巴兩地,鋼筋混凝土的牆體上方,還加裝了高壓電網、無數的電眼,24小時嚴密監控著。

02.JPG
▲ 以色列這側的隔離牆。

03.jpg
▲ 以色列隔離牆,讓我想起昨天造訪西牆時的感動,心中矛盾不已。

車子通過厚實、持槍哨兵站崗的隔離牆,進入了巴勒斯坦,相對於以色列那邊的素面牆身,巴勒斯坦這一側則繪滿各種帶有嘲諷意味的塗鴉,藉此表達無聲抗議。車子匆匆經過,這道牆讓我想起了耶路撒冷舊城區裡的西牆:「羅馬帝國摧毀猶太人最神聖區域,聖殿山;西牆是刻意保留的一道殘壁,作為對猶太人的警告、污辱。」但如今猶太人卻築起了這道長達700多公里的圍牆,來「警告、污辱」阿拉伯人!

自此,以色列人可免持證隨意進入巴勒斯坦;反之,巴勒斯坦人得經過嚴格審查才可進入以色列。而且,圍牆並不是建在國界的綠線(Green Line)之上,而是入侵巴勒斯坦約10%的土地,這道牆也讓許多巴勒斯坦家庭流離失所,同時,連關鍵的水源區都被佔領。

04.jpg
▲ 巴勒斯坦這側的隔離牆,牆上滿是帶有嘲諷意味彩繪。

05.jpg

IMG_2986.jpg

06.jpg

07.jpg
▲ 伯利恆為丘陵地形,海拔高度約775公尺,車程中所見,很多房子建於山谷斜坡。

08.JPG
▲ 此為聖誕教堂附近的市景。

09.JPG
▲ 伯利恆的居民多數為阿拉伯穆斯林,市街上處處可見清真寺高聳的喚拜塔。

10.JPG

12.JPG
▲ 伯利恆有沒有星巴克我不知道,但這間肯定不是。

11.JPG

會前往巴勒斯坦,目的是為了伯利恆(Bethlehe)耶穌誕生地的聖誕教堂(Church of the Nativity)。

這座教堂的歷史可回溯到西元327年,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下令所建。現在所看見的樣貌為西元565年重建;中世紀時期,十字軍對教堂進行了維修及加建。聖誕教堂於2012年入列UNESCO世界文化遺產。

這座教堂有個特色,想進到裡面需要低著頭走過一道高度僅約1.25公尺的窄小石門,稱為「謙卑之門」,傳說這是奧圖曼時期的1646年,基督徒為了阻擋穆斯林「騎馬」進入,刻意將門改小的。教堂由天主教、東正教,亞美尼亞使徒教會3個教會共同打理,留有大理石柱廊大廳、雕工繁複的聖壇、12世紀時遺留的壁畫,以及西元327年初建教堂時遺留至今,充滿幾何圖騰、花卉紋樣的馬賽克拼花地磚。

13.JPG
▲ 聖誕教堂,現所見的規模為西元565年重建後樣貌。

14.jpg
▲ 這個1.25公尺的窄小石門,稱為「謙卑之門」,是聖誕教堂的入口。

15.JPG
▲ 1樓大堂最裡處的聖壇,有千餘年歷史了。它的右側有個往地下室的小階梯,便是前往耶穌誕生處的馬槽。

IMG_3023_調整大小 .JPG
▲ 大堂的馬賽克拼花地磚,是西元327年、君士坦丁大帝母親聖海倫初建教堂時遺留至今的。地磚上方已做框架保護。

IMG_3026_調整大小 .JPG

在大堂最裡處的聖壇右邊,有個入口狹小、通往地下室的石階梯,下方的空間就是瑪利亞生下耶穌的馬槽所在地。耶穌誕生處鋪有大理石,石塊上有著銀色金屬製的14角星「伯利恆之星」,上面以拉丁文寫著:Hic De Virgine Maria Jesus Christus Natus Est,意思是:這裡是聖母瑪利亞誕下耶穌基督之處。

耶穌誕生的地下室空間非常狹小,而且沒有人流管制,裡裡外外的人常是滿到一個爆炸。而且每個人(教徒)都會對著伯利恆之星行跪拜、親吻的禮儀,想一睹風采,排隊排個30分鐘、甚至以上也不為過。

聖誕教堂 Church of the Nativity
開放時間:4~9月06:30~19:30、10~3月5:30~17:00,周日上午不開放
門票:免門票

16.jpg
▲ 耶穌誕生地的入口狹小,而且人潮爆多。

17.JPG
▲ 右下角白衣女子跪拜處,就是耶穌誕生地。

19.JPG
▲ 每一位教徒來到這裡,都會行跪拜、親吻的禮儀,以示對耶穌的敬重。

20.jpg

21.JPG

18.jpg
▲ 十四角星「伯利恆之星」,圍繞著它的15盞油燈,為各基督教派所懸掛。

22.JPG
▲ 伯利恆之星對面的這個空間,為昔日的馬廓,據說聖母瑪利亞誕下耶穌後,把祂安置於此、用布包起來的地方。

34.JPG
▲ 耶穌誕生地的出入口不在同一處,教堂主聖壇右側進、左側出,這是出口。

與聖誕教堂一牆之隔的聖凱瑟琳教堂(Church of St.Catherine),裡面紀念著2位對基督教有貢獻之人,一位是為基督教殉道的聖凱瑟琳(St. Catherine ,287-305年),另一位則是聖耶柔米(St. Jerome, 約342-420年)。

聖耶柔米以23年(382-405年)的時間,完成了拉丁文版聖經修訂本《武加大譯本》,晚年定居伯利恆修行約35年直到去世。據說當年他在工作時,總會放一顆骷髏頭在一旁,用以提醒自己,時間的寶貴,因此日後他的雕像總會伴隨著一顆骷髏頭。聖凱瑟琳教堂裡有一個地下洞穴,聖耶柔米洞穴(St. Jerome Grotto),這裡就是聖耶柔米當年定居修行、翻譯及修訂《武加大譯本》的地方,去世後的遺體也埋葬於此,很久之後才被十字軍運回羅馬,現在洞穴已成為一處禮拜堂。

聖凱瑟琳教堂 Church of St.Catherine
開放時間:4~9月06:00~19:30、10~3月5:30~18:00,周日上午不開放
門票:免門票

36.JPG
▲ 聖凱瑟琳教堂原建於12世紀,現所見為1882年重建的樣貌。

IMG_3201-1.jpg
▲ 教堂入口處的這座是聖耶柔米雕塑,腳邊可見到他用以提醒時間寶貴的骷髏頭。

23.jpg

35.jpg
▲ 聖凱瑟琳教堂,是一年一度舉行聖誕節午夜彌撒之處。 

32.JPG
▲ 聖耶柔米洞穴,昔日聖耶柔米定居修行、修訂《武加大譯本》的地方,去世後的遺體也曾埋葬於此。

26.JPG
▲ 聖耶柔米洞穴,現已是教堂的一處禮拜堂。

24.JPG
▲ 據說聖耶柔米去世後原葬於此處鐵框裡的洞窟,之後被十字軍運回羅馬安葬。

25.JPG

27.JPG

30.JPG

31.JPG

 

arrow
arrow

    齊哥的食旅探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